随着特斯拉中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近日正式落地上海,国内光储充商业化进程得到进一步提速,这为充电桩赛道打开了更多想象空间。
光储充检一体化智能充电站,能够解决在有限的土地资源里配电网的问题。通过能量存储和优化配置实现本地能源生产与用能负荷基本平衡,可根据需要与公共电网灵活互动且相对独立运行。
尽可能的使用新能源,缓解了充电桩用电对电网的冲击,在能耗方面,直接使用储能电池给动力电池充电,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目前,充电站建设大多单独在空地上建设,随着光伏业的发展,建设成本将会进一步的降低,可在充电站顶棚建光伏。
光储充检一体化智能充电站更适用于商业园、工业园、商用住宅等范围,在屋顶上建光伏,这样规模的光伏建设产生的能量足够满足充电站的使用。同时,可以利用峰谷电价,减少成本。
放眼至整个充电桩赛道,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逐渐旺盛的同时,充电桩企业进军资本市场的步伐也随之加快,如:国内充电桩龙头企业特来电引入多家战投、星星充电宣布IPO计划等。
但与此同时,充电桩行业的痛点却相对明显:公共充电桩“乱象”频出、多数运营商仍盈利难、充电桩利用率待提升等。当前,“光储充一体化”持续升温,多方混战之下,企业又该如何破局?
充电桩赛道迎“新宠”?
以华东地区首座特斯拉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为例,《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该光储充一体化超充站集成了光伏发电、储能、充电等功能,通过太阳能屋顶系统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将电能储存在特斯拉的Powerwall储能电池中,最终可用于电动车的日常充电。
国海证券研究认为,光储充一体化将是推动BEV碳排放进一步削减的核心能源体系或商业模式,更是推动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
“光伏+储能+汽车充电”的一体化模式,有助于打破对新能源汽车电力来源不环保的质疑,真正实现清洁电力、绿色出行。
当前,国内不少企业已在“光储充一体化”产业链方面进行了相应布局:除特斯拉外,宁德时代、天合光能、蔚来等企业也在该领域进行探索与布局。
光储充一体化充电桩,能够在有限的土地资源里提高能源转换效率。不过,就目前看来,全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数量相对较少。
多方混战下如何破局?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信息部主任仝宗旗表示,“电动汽车的多类型推广,催生出不同的充电服务模式。随着用户需求以及多产业融合的演进,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94.7万台,同比增加47.3%。
国海证券研究表示,预计到2025年,全国充电桩数量将达1510万个;到2030年,将达到4970万个;2018-2030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1%。
在北京双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充电桩事业部总经理尉亚栋看来,2015年至2020年,为整个充电桩行业的发展初期,“这期间行业无序竞争的情况比较突出。”2020年至2025年,为整个行业的高速发展期。“到那时,市场将逐渐成熟、规范标准将逐渐统一,同时整个行业将迎来一轮洗牌期。”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智能网联化、充电设施+车联网的深入发展充电设施链接着新能源汽车与智慧电网,充电设施的产业生态将扩展到汽车服务、能源供给以及车网双向互动等领域。
恩泽能源是一家致力于新能源汽车集中式充电场站建设、光储充一体场站建设、电桩销售及场站运营服务为主的新能源配套企业。
企业积极投身超级快充与无线充电技术方面研发,改变充电新格局。公司立足陕西西安,辐射全国。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搭建智慧管理云平台,为公交、物流、专车、政府、出租、分时租赁等各大行业及新能源出行生态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充电服务和预约、售后、管理等增值服务。
未来,恩泽能源将通过建设城市级快速充换电网络与综合运营平台,打造设备层、控制层、调度层、平台层的四层结构,提供“车网协同、智能互联、专业运维”的绿色出行综合服务。
站在产业链的高度,以共享充电设施为平台,链接技术、信息、金融、商业、管理等要素,优化产业生态各节点之间的交互方式和资源组织方式,为未来绿色出行生态体系,提供充电设施及运营解决方案,打造出行服务大平台,筑造恩泽天下,能源生态的一体化产业布局。